海角七號的成功,讓台灣人再次走進戲院,奇蹟似地拯救了過去多年來低迷的國片市場。也許有人會覺得,都是以前蔡明亮啊侯孝賢之類的導演,老拍些看不懂又沉悶的藝術片,害得越來越少人願意付錢買票看國片。姑且不論我個人對於以上兩位導演的個人喜惡以及藝術片與商業片的界線為何,所有商品都是一樣,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青菜蘿蔔都有存在市場上的價值。當我們走進了頂好超市,卻買不到蘿蔔,想必不會怪罪架上放了太多青菜。那又是憑什麼,我們要把國片的興衰,歸咎給那些努力創作,甚至屢屢為國爭光的優秀導演們呢?

同理可證,自從壹週刊、蘋果日報進入台灣,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漸漸跟著”娛樂化”。戲劇張力永遠大於事實真相;人們不堪的隱私永遠多過對民眾有益的新知。但我們能就此不負責任地把台灣媒體沉淪的大帽子扣在壹傳媒的頭上嗎?每個國家都有小報,都有狗仔,為什麼只有我們的媒體任由娛樂性質的報章雜誌吞食而無法自拔?我認為黎智英先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生意人。他提供了人們一種嶄新的商品,在閱讀上前所未有的新選擇。可惜的是,當CNN、BBC和NHK等等具有公信力的正派媒體還依舊活躍且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時,擁有全世界最多新聞頻道的台灣,卻沒有一個能夠堅守他們的專業倫理。

百貨公司裡商品五花八門,想必很少人懷疑過為什麼世界上有CHANEL這般美好又有質感的品牌,人們還需要平價的GIORDANO;抑或是屈臣氏就買的到便宜化妝品為什麼有人還要上專櫃買樣樣破千的高級貨。畢竟青菜和蘿蔔都很理所當然地應該存在於頂好超市不是嗎?也許當我們偏執地怪罪難懂的藝術片和腥羶色的壹週刊時,更應該去深思的問題是:為什麼超市裡只有青菜而沒有蘿蔔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啾X鉄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